拜托,香港政府真的是在防疫吗?

来源:格隆汇财经发布时间:2020-07-21 14:48:22

1、第三波疫情爆发


进入7月以来,香港的疫情形势似乎有接近“失控”的迹象。

在今早凌晨,香港又新增73例新冠

确诊病例,包括本地感染66例,输入个案7例。目前累计确诊达1958例。

在本地感染个案中,又有27宗个案找不到感染源头,39宗病例涉及聚集性群组。7宗输入个案中,有来自菲律宾、日本、韩国、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等地的海员、机师等。

而7月19日,香港单日新增确诊108例,包括本地个案83例,均刷新历史记录。这83名本地病例中,有35例与其他确诊有关联,包括确诊者家人,以及因群组活动被感染,另外48宗个案未找到感染源头。

早在上周末,香港的累计新冠确诊已超过了2003年时的“非典”病例数,虽然死亡病例仅有12例,但不断飙涨的新增病例依然说明形势还是非常严峻。

6月中旬至今,香港疫情已经持续出现一波比一波强的小高峰,近期甚至呈现翻倍式增长:

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超级城市之一,香港这种日渐暴增的疫情形势令人揪心。

一旦疫情真的防控不慎,在人员如此密集的环境中,病毒扩散可以指数式蔓延,对往后的防控工作就越发陷入不利局面。

在近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直言称:

“现时本港疫情有一定失控的情况,扩展形势不像是很容易停的情况,并指如果市民维持之前比较松懈的防疫状态,确诊个案或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这并非危言耸听。


2、新的变化


细看香港本月来的疫情发展情况,有几个特点尤值重视:

1,增速加快。每日新增从20例到目前的过百例,加剧上升趋势明显。

2,不明源头病例比例激增。7月11日、12日、14日、16日期间,香港的新增病例中找不到感染源头的数量分别为8例、13例、24例、到63例,几乎呈现翻倍式增长,并且在新增确诊病例中的比例也不断攀升。这些未知路径恐将形成“隐形传播链”,导致疫情进一步恶化。

3,本地病例占比突然逆转。与此前超过半数的病例是源于境外输入的第二波疫情不同,这次第三次疫情传播大部分出现在本地社区。过去两周新增519宗确诊,其中有411宗属本地感染个案,昨日73例中有高达66例本地案例,可见疫情传播在本土明显加速,与平时输入型为主导因素有很大差异。

4,爆发点多分布在人群集中地。主要爆发在学校、安老院、食肆、小区这些人群集中地,传播效应很大。同时确诊人士涉及的士司机、食肆员工、物业管理等高危职业,都是一些可能会接触非常多且复杂的客户的病例,也不知道在确诊之前接触过什么人。

5,大型集会传染。在6月时,香港的抗疫形势还是非常不错的,但7月开始情况急转直下,在期间,香港反对派在7月举行多次非法大型活动,包括“七一”非法游行和中旬的所谓“初选”,在时间上与此波疫情暴发时间吻合,不排除那些活动是暴发主因。

更有甚者,据爆料,此波疫情的其中一个重要推手与港毒分子为了左右香港9月立法会选举进程肆意到处传播疫情有关(相关的图自行百度)。目前该消息无法证明真实性,但从一些相关人员的确诊时间线,以及本地确诊病例突然激增的情况看,逻辑上还是符合爆料所述的。

如果为真,这事情可能就不是普通的“失控”问题那么简单了。

目前,距离9月的立法会选举还有一段时间,这些大型集会很有可能继续成为病毒扩散的温床,在目前没有更有力的追踪检测和限制隔离手段下,会给香港的疫情防控带来更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除了普通的食肆、小区,目前香港至少有10间学校的学生、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家属中招,此外,香港一些安老院也成了爆发中心,个别的新冠感染率高达70%。

人心惶惶之际,回内地避疫的人显然增多,深圳湾口岸甚至被挤爆了——从7月5日开始,从深圳湾口岸离港人数开始激增,本周每日从香港经深圳湾口岸出境的人次几乎都在3000左右。

由于短时间涌入深圳的人数太多,口岸检测排查负担极大,导致大量离港人员被迫滞留口岸等待数小时才分配到隔离酒店。

(图片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为限制入境人数并保障入境人员健康安全,深圳市新冠疫情防空指挥部从7月17日上午10:00起加强检测要求,入境人员不但要持有香港特区政府认可的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还要接受14天集中隔离观察。

同日,珠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也发布通告,升级香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入境人员的防控。


3、抗疫措施再收紧


疫情的反复和不断下行的本土经济数据,令港府在重启经济和防疫举措方面左右为难。

林郑月娥在19日再次公布了进一步抗疫措施,包括:政府各政策局及公共部门20日起只提供紧急及必须服务,公务员在家工作,措施暂时维持一周至7月26日,同时强制市民在室内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

同时,已实施的食肆“晚六朝五”禁止堂食措施以及12类场所停业令包括游戏机中心和美容院等继续延长一周等。

此外,为了减少境外输入,7月25日起,规定在抵港前14天内如果曾在食卫局指明的7个高风险地区停留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必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在香港预订酒店房间的确认书;入境后须接受深喉唾液样本检测及强制隔离14天,违反者最高罚款1万港元及监禁6个月。

事实上,在7月13日,港府就出台过一系列措施,如进一步收紧“限聚令”至4人、宗教活动群组聚集不再豁免,要求从高风险地区到港人士登机前须出示健康证明、乘坐公共交通必须佩戴口罩,浴室、健身中心、美容院等场所再次关闭,以7天为期限等等。

甚至连才重新开张不足一个月的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都重新关闭了。

至于学校方面,自从7月15日起所有中小学校的校内活动也暂停2个星期,补习学校也要暂停面授课程。


4、迷之操作


从香港第三波疫情爆发的实际情况时间反推,港府近周来的防疫措施更像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被动举措。

即使是最新的防疫措施,也很难判断得出港府在防疫决心方面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思。

就算不是从专业人士的普通市民角度看,这些措施都可以看得出来是明显有漏洞,甚至是迷之操作。至于对于防疫的实际收效到底会有多大,可想而知。

首先,在疫情发生区的追踪方面,主要采取的是为高危地区进行核酸检测,对确认的过往接触史难以追踪,且并没有限制高危地区人员的流动,导致检测和防控的效果有可能大打折扣。

这与国内一旦发现疫情病例立即封锁事发地并全面周边排查的最严方式明显不同。

其次,在检测方面,香港此前每日的新冠核酸检测量仅有4000至5000次,过去一周因为疫情爆发才增加至1万次左右,但在力度和范围上依然远不如内地。除了靠工作人员主动检测,还得依靠市民主动递交样品或登记检测。

为了缓解公共化验所检测压力,港府早前还打算引入华大基因、中检两家内地公司,却遭到一些机构组织以“隐私泄露”、“出卖本地行业”等借口抹黑,导致检测政策无法有效推进,大大耽误了宝贵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一方面是检测能力的无奈,另一方面是部分组织人员的使绊,使得港府在防疫政策方面举棋不定。

妥协之下,一些举措就显得令人看不懂:

1,要求抵港前14日内曾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及南非等高危地区停留的人士登机前须出示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并且措施要从25日才开始生效。

然而香港输入型病例中,来自英国的病例高达400多例,远远高于其余地区,美国也是重灾区之一,这两个国家都没有被列入这次的高危地区。

(图片来源:网络)

并且,虽然疫情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但相关措施还是要等到一周之后的25日才实施,难道在此之前就不用担心?

2,豁免检疫人员过多,目前有多达32类人员可以自由进出香港境,不用接受强制检疫流程。包括跨境交通工作的必要人员、政府人员、住在沙头角内地范围的香港居民。甚至包括上市公司董事和行政人员都可以豁免。

但事实上这些人员也是高发群体,尤其是如机组、司机、船员这些频频接触海外地区的人员,在7月初之前进出自由,不需要测核酸、且不需要隔离,可自由活动,近几日宣布对这些人员检测核酸,结果马上就确诊了好几个。

3,宣布禁止下午6点起至次日凌晨5点不得堂食,只能打包,但不禁止早午餐的高峰期。这是难道就是说“早晚都会中毒,所以只能中午堂食”?

4,对密切接触者定义不够明确,如即使一个航班数个确诊者的情况下,同机乘客不视为密切接触者,只是执行居家隔离。

5,大批来自高风险国家的人员,要么被豁免居家检疫,要么居家检疫没有严格的监督,甚至居家检疫也不限制与其他家庭成员同住,同时家人也可以随意出门,舍友随便来往。

以上这些防疫措施,任何一个人都很轻易就可以看出多数其实都是存在严重漏洞,尤其是在目前人员在开放场所随意流动的环境下,一个不慎,防疫工作都要大打折扣。

但这样的措施还是推出来了。


5、结语


实际上,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大都市,无论是市民的配合度和本港卫生系统的能力,确实都很难做得到如内地一样“应检尽检”和疫情“清零”。

港府现在采取的是“应症就诊”理念,做不到在疫情出现后立即开展全面追踪排查检测。

这样的措施对于香港来说,短期医疗资源的耗费可能相对少,压力也小很多,但由此带来的疫情长期波动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却可能会更高。尤其是在一个人口极其密集且可以随意流动的地区,这些措施的风险性被大大提高。

所以,港府其实也挺无奈的。

目前香港的第三产业占总GDP近9成,但这两年来在各种内外社会事件和疫情的双重打击,本地经济已持续遭受重创。

尤其是旅游、餐饮、零售、酒店这些本地服务业。今年7月份内地访港旅客同比去年同期416万下跌99%,5月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32.8%,6月继续同比减少6.7%(上年同期“暴力事件”),连续17个月下降。酒店行业同样苦不堪言,从去年开始,香港酒店行业就已经历了一轮裁员、降薪、结业三部曲。

如果香港没有从海外入境和本地防控方面一起严控,少一些蜜汁操作,那么可以轻易预料,起码接下来一段时间香港的疫情病例还会继续严峻下去。

但香港的本地经济真的经受不起再这样折腾。

对于港府来说,现实的情况可能太复杂,束手束脚的因素太多,但在疫情危机和经济压力下,决心还是更大一点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