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9年末至2020年初期间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彻头彻尾地改变了全世界数十亿人的生活与生产秩序,世界经济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因COVID-19蔓延而带来的影响直至此刻也未完全平息。
特殊环境下,全球资本疯狂涌入生物医药板块,使得生物科技及医疗大健康领域成为全球各主要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产业,在投融资市场出尽风头。
那么在2020年,放眼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哪些生物医药企业最为“吸金”?而整个生物医药板块在一级市场的融资表现又呈现怎样的态势?AWSG爱保信(Biotech)投行事业部综合梳理多方数据,希望能够对这些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提供一些有效的资讯,算作我们寻找答案的一点参考。
疫情催生“特殊行情”,全球生物医药板块迎来大爆发
尽管2020年是注定被写进历史的极具挑战与压力的一年,但对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而言,过去的一年也是机遇迸发的一年。一方面,疫情肆虐确实令全球医疗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另一方面,拥有更长的技术创新周期以及更广的创新空间及庞大医疗服务需求市场的生物医药领域也因此更加成为全球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因应对疫情而带来的PCR、poct技术的革新,也引领了全球体外诊断(IVD)市场的发展,据统计,2020年IVD市场共发生了211起融资事件,环比上升近200%,而其中分子诊断领域的公司占比最高。
202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同样火爆,行业内有70余家公司顺利于境内外IPO,全年共发生了260多起投融资事件,数量远高于往年。
就IPO 融资市场而言,2020年生物医药企业已成为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IPO的主力军。据公开资料统计,2020年A股生物医药IPO 企业数量达到42家,在2020年度A股全部IPO 企业中占比超过10%;港股生物医药IPO企业共有22 家,在2020年港股全部IPO企业中占比超过13%;美股生物医药的中概股则有6 家,在2020年赴美IPO的中概股企业中占比超过17%。
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受人口老龄化影响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催化,生物医疗、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等领域有望继续迎来大爆发。
募资额达264.57亿港元,京东健康问鼎年度IPO“吸金王”
资本市场的反响是生物医药企业受欢迎程度最直接的证明,2020年,京东健康(06618.HK)以264.57亿港元成为年度最大规模IPO,当然其也是港股市场2020年见证的最大规模IPO,更是刷新了亚洲医疗健康领域IPO融资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度全球IPO募资金额排名榜单上,生物医药领域的前10大IPO中便有6家是中国企业。
在大A 股方面,也是生物创新药企业最为“吸金”。其中被称为“新冠疫苗第一股”的康希诺(688185.CN)(06185.HK)在融资赛道中摘得榜首,于科创板成功募资52.01亿元人民币;而与康希诺一起从港股回A的君实生物(688180.CN)(01877.HK)则以48.36亿元人民币位居榜单第二。
美股方面,从金斯瑞(01548.HK)拆分独立上市的“中国CAR-T第一股”传奇生物(LEGN)则是2020年美股市场最“吸金”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募资金额为4.24亿美元。
一级市场融资火爆,医疗器械细分赛道领跑行业
在一级市场,2020 年的医疗健康领域也是最吸金的行业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一级市场融资额最大的项目来自华大智造B轮70亿元的融资项目,创下了中国基因测序领域最大融资金额纪录。京东健康B轮58.1亿元融资则紧随其后,并在2020年12月8日顺利登陆港交所,成为继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后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此外,丁香园E轮35亿元融资与科兴中维35亿元战略融资并列第三。
有意思的是,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催化之下,“药不如械”的市场传说正逐渐成为现实。根据第三方时代财经(Time News)不完全统计的 2020年共251起医疗行业的一级市场融资里,有112起位于医疗器械赛道,占比43.08%,创新药研发表现强势,相关企业所获融资75起,占比28.84%。
同时,乘着去年新冠疫情的“东风”,检测诊断也成为医疗器械中最热门的细分领域之一。根据第三方时代财经(Time News)统计资料发现,在上述112起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项目中,有20起属于检测诊断领域。
科创板成最受欢迎生物医药企业IPO平台,新股后市表现生猛
根据观察,从新股数量来看,科创板相对是最受新股青睐的资本平台,港交所次之。据统计,2020年70个新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中,A 股占42家,港股22家,美股6家。其中,选择科创板的企业就有28个,占A股医药新股的三分之二;选择创业板的企业5家,此外还有8 家企业选择上交所主板上市,1家选择深交所中小板。
在各主要市场新股表现方面,万泰生物(603392.CN)创下了2020年医药行业的新股神话。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收盘,独占 HPV 疫苗和新冠检测试剂两个热门赛道的万泰生物报收 201.53 元/股,较发行价 8.75 元/股翻了 23 倍,市值站上 874 亿元。
港股方面,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海吉亚医疗、京东健康和康方生物也实现股价翻倍。
美股方面,天境生物低开高走。虽然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但后市一路走高,截至 2020 年 12月 31 日收盘,天境生物报收 47.15 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 236.79%。
无论是A股,还是港美股,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后市场表现整体生猛。
未来市场展望
站在当前展望未来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态势,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谋求多地上市。
随着联交所及科创板等对医药生物企业 IPO 条件的放宽以及对医药生物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医药生物企业谋求多地上市。
2018年,百济神州继 2016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后又通过“新政”登陆联交所,药明康德分别于 2018 年 5 月和 12 月相继在上交所主板和联交所主板上市。2019 年,康龙化成分别于 1 月和 9 月在深交所创业板和联交所主板上市。2020 年,此前已通过“新政”登陆联交所的君实生物、康希诺生物相继在科创板二次上市,再鼎医药、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赴港二次上市,而已经在联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百济神州也向科创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以求实现三地同步上市。
其次,我们认为生物科技公司未盈利上市也将成为常态。
自 2018 年 8 月 1 日歌礼制药作为首家未盈利医药生物企业在联交所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未盈利医药生物企业登陆联交所,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状态。科创板方面,在 2020 年,已有泽璟制药、百奥泰、神州细胞等 8 家未盈利企业挂牌上市。此外,仁会生物、欧林生物等采纳《科创板上市规则》第五套标准(无需有盈利)上市,目前正在审核/注册中。可以预见,医药生物企业未盈利上市将逐渐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