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概股回归热潮,乘着资本市场改革的风浪,铂鑫生物、昭衍新药等纷纷赴港IPO

来源:AWSG爱保信发布时间:2021-02-20 14:56:43

去年,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赴港二次上市已经引发了一波回归潮,今年,B站、百度等公司二次上市传闻也此起彼伏,或将掀起新一轮的中概股二次上市潮。另外,去年瑞幸造假事件引发信任危机、交易所监管收紧带来的未知性,以及接下来的合规成本、估值风险,或许也是中概股回归潮的助推力。

2月5日,快手登陆港股市场,抢跑抖音,成功卫冕“短视频第一股”。新的一场资本盛宴开始狂欢。上市首日高开193.91%,市值约1.39万亿港元。快手股价报300港元,市值1.23万亿港元,超过京东、小米、百度、网易、B站,跻身中国第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除快手外,目前中国内地有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正积极筹备上市。根据有关消息,中概股百度、B站、携程、唯品会、欢聚集团等企业均已传出即将在港上市消息,而其他估值亿级美元以上的企业如字节跳动、滴滴、铂鑫生物、大疆等科技公司,也跃跃欲试预备在香港IPO上市。

中概股回归的动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内地交易所和港交所政策改革福利不断,降低了中概股上市的门槛和难度,并缩短了上市流程。这一系列制度变革使得相关行业的中概企业回归道路变得前所未有的通畅。其中,部分海外中概企业已经可以“零障碍”在港股市场进行二次上市。

已完成私有化的海外中概企业也可以直接以原架构在港股重新进行IPO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权益结构调整。而在A股市场上,上交所科创板对同股不同权和可变权益架构的接纳,使得部分中概股的境内实体也具备了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的能力。同时,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注册制使得上市发行时间大幅缩短,同样也大大简化了中概股的回归流程。目前满足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条件的在美中概股约49只。

从一级市场来看,港股打新率远高于A股市场,中概股的回归将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打新机会。港股市场实施“一户一签”的打新机制,一手中签率在60%以上,港股市场的中小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新股配售环节中,充分享受优质标的带来的打新红利。

从二级市场来看,港股标的池的拓宽加上相对较低的估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入市,大型优质公司的回归有助于改善港股行业结构,提升恒生指数的有效性及收益成长空间,并将抬高新兴产业和可选消费行业的估值溢价。

大型中概股的回归,还将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活跃交易、提升估值、增强市场的长期竞争力

今年5月,香港恒生指数宣布将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第二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未来纳入股指,将提升恒生指数中新经济企业的比重,会便利更多长期看好新经济的投资者投资港股。

此外,阿里巴巴、网易、京东上市当日都推出相关的期货及期权产品,与股份相关的衍生权证可于该股份上市当日挂牌,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近日,港交所与国际著名指数公司MSCI(明晟)达成协议,未来十年推出一系列MSCI亚洲和新兴市场指数的期货及期权产品,将助力香港成为亚洲衍生品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也表明了国际金融机构对香港资本市场地位的认可和长期持续看好。

一个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对香港来说意义巨大。资本市场可以说是香港在国际上最为著名的名片。目前,香港股票市场市值全球排名第五,上市公司近2500家,总市值约5万亿美元,相当于香港GDP的130%。香港市场高度国际化,境外投资者占比超过40%。资本市场也在香港经济中起到中枢的作用。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的头号支柱产业,每年对GDP的贡献率占比20%。资本市场的稳定关系到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

全球资金涌入港股“扫货”

全球资金正在涌入港股。迈入2021年,南向资金流入港股的规模和速度加快。1月27日,日流入规模依旧超过200亿元,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净流入超2000亿元。港股长期处于价值洼地的现状似乎是对南向资金入场“扫货”提供了有力的说服。

外资和香港本地机构也在显著增持港股。2020年底以来,外资机构和香港本地机构持股比例的上升幅度超过南下资金。其中,内地公募基金和南下资金的持股比例变动在2%左右,而外资和香港本地机构的持股上涨幅度分别为8%和7%左右。

具体来看,港股市场的发展也延续了A股市场的抱团走势,科技企业和通讯类企业成为南向资金配置港股的重点行业,其中流入科技股的资金占比超过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当前45万亿左右的流通市值中,规模最大的前25家公司合计市值占据近半壁江山。

整体从498只港股通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上午收盘,67%以上的股票处于上涨状态。其中,74只股票上涨超过20%,包括美团、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科技公司,药明康德等生物制药公司,比亚迪等备受关注的企业。

此次是否会有所不同?投资者的热情依然高涨,港股的质地已经有所改变,前几年以金融股、地产股为主,随着港股市场的改革,新经济、生物科技等优质标的(如铂鑫生物、昭衍新药等)数量增加,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持续性更好。

投资端将逐渐“机构化”,散户行情将消失

中国资本市场过去三十年在投资端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散户化,非理性化。虽然,任何资本市场中都不能没有个人投资者为市场的投资活跃度提供基础保障,但绝不能个人投资者成为市场资金端的主流。

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这一特征将逐渐被扭转。首先,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其次,伴随着资金开始向行业头部企业集中,上市公司价值开始加速分化,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也在逐步被市场出清,这也推动着资本市场走向更加理性的价值投资新阶段。同时,在资本市场加速“机构化”的发展阶段,机构投资者也将被逐步分化。

2021年展望:赴港IPO生物科技公司数量有望继续增加

沪深港三所经协商一致同意,对于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节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如果其属于相关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或沪深港交易所上市的A+H股上市公司H股的,该股票将根据沪深港通现有规定调入港股通股票范围(属于科创板A+H股公司H股的生物科技公司股票将按照前述科创板股票纳入安排调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对于此次标的扩容,市场早有预期。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时表示,中央继续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除了会加快落实在大湾区的“跨境理财通”外,亦同意把按新上市制度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互联互通”的选股范围。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就曾指出,港股未来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IPO市场。新经济和生物科技企业将成为2020年下半年香港交易所上市活动的主要驱动力,2021年,市场普遍预测,2020年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数量比2019年有所增加,预计这个趋势在2021年将会延续。在互联互通机制下,港股生物科技标的有望迎来内地投资者的垂青。

据了解,下一步沪深港交易所将积极推进完成相关市场准备工作。预计自27日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后将上述生物科技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股份名称结尾不含“B”字标识且在本公告发布之时已是港股通股票的生物科技公司则不受影响。预测,2021年将有170家企业到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介于4200亿至4600亿港元。香港IPO融资总额有望创下新高,重新夺回IPO总融资额全球冠军。

2020年最后一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表示,疫苗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其后将有序逐步开展全民免费接种工作。该利好消息一方面对于欲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是新的鼓励,另一方面,也会提振已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业绩。

据悉铂鑫生物已经计划于年内赴港上市,在冀望其专业核心产品管线造福全球艾滋病患者的同时,也期待其日后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