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者为什么不买港股呢?

来源:格隆汇财经发布时间:2020-09-24 16:02:11

来源:集思录

问题:

各位老师,小微资金为了申购新股而买些银行A股,这可以理解,但大机构大资金讲的是价值投资,他们为什么不选择价格低很多的港股呢?谢谢大家指教!

ylshxajh

你说反了。港股没有小微资金哄抬股价,也就是没有韭菜,都是大资金在价投,一个比一个算得精明,所以才跌成这副鬼样子。

随机分布

你是不是对大机构和大资金有什么误解,它们来市场的唯一目的就是收割,从来不是什么狗屁价投。

davyzhu

机构有业绩压力,年底排名决定了明年还有没有客户买你的基金。所以与其买不知何时能翻身的H股,机构会随大流买已经高估的股票。另外,即使如董宝珍这样的价投机构投资者,也为银行股不上涨焦虑的,毕竟他们手里拿着客户的钱。所以巴菲特才会创办上市企业,而不是以投资机构的形式募集资金,这样只要他自己不回购,股本就不会缩小,所以巴菲特能以数十年为单位投资。投资机构相反,业绩不好投资者会赎回,等于机构被投资者牵着鼻子走了。

newbison

我又读了读巴菲特的书。巴菲特买公司跟我们小散不一样,他可以入主董事会,赶走CEO,决定公司政策。我们小散啥也干不了。如果阿里巴巴/腾讯以后的100年每年都增长20%,但是永不分红,小股东也不能入驻董事会,那么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钱?你可以认为很值钱,也可以认为一毛不值。归根结底,公司的钱不是小股民的钱。如果一个公司的利润100%都分红,那么这时候才能靠报表决定投资。不然报表再好,跟小散有什么关系呢?你不过是期望下一个人出价更高罢了。

米糕不是米糕

第一、机构的收益来自于管理费,所有公开言行,都是手段,目的是要做大管理规模,保住规模;第二、机构并不是“价值”投资者,而是“价值、趋势、政策、水位”的投机者;第三、基于以上,合适的场所是A股,港股缺两个要素,没有央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缺水。也没有韭菜接盘;第四、机构对市场的了解,分析,介入和引导,远远超过普通散户;第五、散户应该研究,但是应该放弃直接操作,把择时和配置留在自己手上,而把公募机构作为工具,来实践自己对市场的认知。

1st

港股t+0,价值有时一天就实现,与世界接轨。另外很多投资港股的etf、基金等,A股资金少的,也可以通过一些港股持牌券商(券商公司倒了,也是赔投资人50万)。以下是原因,以下是原因,以下是主要原因:港股通20%红利税。港股通还有一个坑人的地方,就是每次买进和卖出都要产生人民币和港币的汇差,大约在0.2%以上。再加上佣金和买入卖出都要交的印花税,总交易成本在0.4%以上。

另外次要原因,打新收费,每次50港币,中不中都要交!港股打新虽然说是打一手的小股民优先中,这是国内交易所打新要向香港同行学习的地方。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直接在港股市场开户投资。有些条件,花些钱几百不等,是可以跨越的。

cat

港股不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特指老千+人品有问题的)占了2/3。剩下的1/3里又有大多数是没什么增长希望、甚至难以维持盈利规模的咸鱼。

如果你只是觉得港股看起来是个价值洼地 就跑进去 那么这大概率是个价值坑。如果你找到一个港股排除了老千嫌疑、且未来确定增长、估值又低 那港股市场对你来说的确是价值洼地。

西风起

多大的资金算机构。10亿级别还是百亿级别。对机构而言亿元级别资金在港股市场基本闹不起什么浪花。而港股本地机构没有什么话语权。话语权基本在全球投行大机构手中。做空做多基本由他们说了算。大型投行的投资组合既持有股票又做套保。很难撼动。

flushz

1、中港美股的一些数据同一口径的数据,只找到了海通一篇研报里(2017),同时出现了中港美的市场构成,如下:

港股个人投资者7.6%、机构投资者45.9% 、公司(含一般法人)18.6%、政府(中国等各国政府)14.3%,无数据记录部分13.7%。机构投资者中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为41.5%、银行2.2%、保险公司0.8%、养老金0.7%、私募股权0.5%、对冲基金0.2%、风险投资0.1%、捐赠基金0.1%。

A股(流通市值)个人投资者43.6%、机构投资者23.7%、一般法人25.6%、国家队5.1%,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占比为7.8%、保险7.6%、阳光私募4.4%、QFII和RQFII为2.2%、券商1.7%。

美股个人投资者4.0%、机构投资者89.6%、公司(含一般法人)2.3%、政府1.3%,无数据记录部分2.8%,机构投资者中投资顾问(主要为公募基金)为76.0%、对冲基金5.5%、养老金3.1%、银行2.9%、保险公司1.4%、私募股权0.4%、捐赠基金0.3%、风险投资0.1%。其实A股的所有参与者,不管是哪一种投资方法和理念,都应该感谢我们身处的历史阶段,趋势投资者不用说,面对更大的波动(波动带来收益);价投在赚取成长的阿尔法之后,也笑纳了情绪带来的贝塔,很多时候,甚至贝塔收益会远高于价投的初心(成长)。因为对手盘的原因,A股市场提供了太多容错的机会,让一笔失误的赌注,可以有机会输时间不输本金(我曾经有过2/3次)。这是我不太愿意去投港美的最大原因,斗地主明明可以在新手场开心的玩耍,为啥要跑到精英场去和武装到牙齿的机构拼命。虽然很多人看不起机构投资者(可能民间大神多吧)。不过数据不会说谎,大A日常的生态,有点像近代的赌场,个人投资者多是开开心心的走进去,自信满满可以掏走别人口袋里的银子,结果却是被几个五大三粗的打手,给扔了出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A的市场生态也会向港美靠拢,这是经济结构发展的必然结果。真到了那一天,可能自己真就不在市场里混了,或者早就投降,扔给机构打理了。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就好,别轻易去挑战,因为输不起。

jin888555

我们不看指数,就看与这个指数挂钩的基金。510900挂钩恒生国企指数,成立以来,八年多,回报14%。510300挂钩沪深300,也是八年多,回报89%。159901挂钩深证100,成立14年半,回报541%。这差距相当大,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宽基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为什么回报这么差?

jetren

先说一说,价值投资者面临的3大困难,第1大困难,企业基本面的不确定性。第2大困难,市场定价的复杂性。第3大苦难,如何克服自己贪婪恐惧的人性弱点。例如中信银行,市盈率5.524,市净率 0.471, 5年平均股息率4.540%,真便宜。港股再给你打个5折,是不是便宜到令人发指。但当你真的思考应不应该买的时候,3大困难出现在了面前。这一年消费股估值暴涨,市场有一个解释,说外资的资金成本低。国内3%资金成本,只能把消费股打到30倍PE,外资1%资金成本,所以可以把消费股打到100倍PE。很多人好像挺接受这个观点。如果是这个解释的话,外资为什么不买股息率5个点的公共事业股呢?这就是市场定价的复杂性,定价低有定价低的解释,定价高有定价高的解释。

lucylv

好吧,我承认我买了----在2010年,然后,陆陆续续买,在2011年几乎全部可以长期投资的钱就都买了----注意是“都”。然后,套牢。再然后,就深套。。。。。。到今天,虽然没有套套了,还是“挣得不多”。(对比A股,A股也没挣----但是其他机会非常非常非常多。其中之一打新每年平均10%算下来就天差地别了----何况还有一个兑换和方便问题。不方便,会死人的----现在是越来越不方便了。)好在,当时全力以赴以后,不可以进去的没有勉强进,更加没敢动用孖展----开户就开了。这样,现在,中间十年彻底省略。我A股账户已经基本恢复元气。港股账户还是不死不活中。我知道没有写清楚,凑合着看吧。

pppppp

最怕,回购退市;3元低估,买入;跌到1.5元;然后2元回购退市;over没有翻盘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