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超1亿美金,坐拥用户4000万,远程医疗企业MDLIVE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来源:智通财经网发布时间:2020-09-06 08:51:29

本文来源于动脉网,作者为钟庆宏。

互联网医疗企业应如何发展?当前并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供借鉴,相关政策也仍在出台完善中,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国内外政策环境略有差异,但作为美国远程医疗领军企业之一——MDLIVE的发展史对于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仍有着借鉴意义。

MDLIVE成立于2006年,它是一家致力于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供应商。它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国内提供方式并没有多大区别,通过语音、视频、邮件等方式进行病患沟通,为用户提供覆盖医药治疗、皮肤科诊断、心理疗法、精神病治疗等方向的7×24小时服务。

目前它有着超过4000万的付费会员,相对于美国3亿多人口来说,这一数量尤为可观。从佛罗里达州日出市诞生,成长为全国性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MDLIVE又是如何做到的?

收购竞争对手,从保健系统获取医护资源,深化线下药店合作

资本左右着MDLIVE的发展,苹果前CEO为MDLIVE改名的故事可以视为注脚。如今鼎鼎大名的MDLIVE,在2011年更早些时间,还被称为MDLIVECARE。苹果前CEO John Scully,作为投资人,在2011年某天致电创始人Randy Parker,要求去掉公司名中的“Care”。正在科罗拉多山顶滑雪的Randy,无奈地答应了。等他滑到山脚时,Scully又打来电话告知已花费20万美元买下了MDLIVE.COM这一域名。

资本的助力,使得MDLIVE发展十分平稳。除了目前已披露的融资,MDLIVE在早期也获得了其他投资,比如苹果前CEO John Scully的个人投资,以及在2012年与全美顶级医疗保健系统Sentara Healthcare达成合作,后者也拿到了首批股权。但这笔交易是以现金进行还是以等价服务进行,目前尚不清楚。

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笔交易,MDLIVE获得了来自Sentara Healthcare的大量资源。1888年成立的Sentara集团,其体系中拥有10家急诊医院,以及各种高级成像中心、护理辅助生活中心、家庭健康和临终关怀机构,以及多达100个的护理点。Sentara更有着多达3680名医务人员,以及618名医护人员。彼时,MDLIVE早已与国内多家药店达成合作,用户可以通过电子处方到线下药店获取药物。Randy Parker曾表示,“我们与Sentara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得我们能够为未来遍及全国的医疗系统远程访问创建模型。”

MDLIVE也在不断拓展客户,不断与保险公司、雇员雇主援助计划、健康组织等进行合作。比如,2013年与4月,它与全美第五大保险公司Cigna达成合作,为部分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将原本线下问诊等待时长大幅缩减至11分钟,并支持多终端设备访问服务。Cigna当时表示,将于2014年全面铺开MDLIVE的服务。

看好远程医疗发展的资本,在2014年1月,为它注入了2360万美金。这笔融资由专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风险资本Heritage Group领投,Sutter Health 、Kayne Anderson Capital Advisors跟投。MDLIVE表示,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在云端构建完善医疗系统,并计划推出针对患者的第二诊疗意见。

拿到资金后,MDLIVE在同年11月快速收购了Breakthrough Behavioral。这笔交易,让MDLIVE拿下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巩固了市场地位。同时,MDLIVE获得了被收购方原本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网络以及强大的临床工具。后者多达10个州的覆盖以及高达500万的会员也被MDLIVE收入囊中。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对药店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但MDLIVE本身并不擅长此道,他们选择了与全美最大的连锁零售药店Walgreens的合作。双方于2014年12月达成初步合作,允许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将Walgreens的用户与MDLIVE的医师匹配,但仅限于加州和密歇根州,并计划2015年年底前提供给伊利诺伊州居民。

2015年,双方合作加速,Walgreens将几乎每日200万的在线访问用户流量导给了MDLIVE。同年11月份,双方合作扩展到美国25个州,MDLIVE也以这种方式进入到了全国性市场中。

线下药店布局以及不断拓展的商业客户,让资本对MDLIVE青睐有加。2015年6月,MDLIVE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这笔5000万美金的资金由Bedford Funding提供。主要用途是帮助MDLIVE更快速地拓展市场,助力其触及更多的消费者。

随着市场进一步拓展,为了填补人才的缺口,2016年3月,MDLIVE与Centura保健系统达成合作。这次的合作主要是为了让科罗拉多州和堪萨斯州的病人能够在网上享受到医生提供的服务。Centura保健系统,本身拥有6000多名附属医生,更运营着17家医院和14家流动外科中心,合作也为MDLIVE提供了更多的新鲜血液,补充着医护资源。

稳步发展的MDLIVE,在2018年8月,获得了新的一轮5000万美金的融资。该轮融资由Health Velocity Capital领投,Cigna、Health Care Service Corp、Novo Holdings A/S、Industry Ventures、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跟投。发展势头一路向好的MDLIVE,在2020年8月宣布,计划明年初实现上市。

在美国市场上,目前唯一一家上市的远程医疗公司是2015年进行IPO的Teladoc。MDLIVE现任CEO似乎十分清楚双方的差距,他指出,Teladoc 2020年的收入有望达到9.9亿美金,而MDLIVE 2020年收入则有望达到1.2亿美金。双方虽仍有一定差距,但MDLIVE似乎并非没有机会。

紧跟社会时事热点,提供免费服务,触达潜在用户

作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线下服务无法满足人们增长的个性化需求。MDLIVE显然十分清楚这一点。在发展过程中,它不断与不堪重负的医疗保健系统、保险公司合作的同时,也在不断投入到社会事件中,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着服务。通过免费的服务,MDLIVE塑造着自己企业形象的同时,也触及着更多潜在用户。

触及社会事件中,有3个案例可供参考。

其一是为遭受自然灾害的用户提供帮助。2017年8月,美国遭遇了2005年以来最强的飓风哈维,造成了18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在飓风哈维登陆期间(8月25日到9月25日),MDLIVE宣布为受灾地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湾沿岸城市的用户可免费获得电话或视频访问机会。而这已经不是MDLIVE第一次提供类似服务,早在2016年飓风马修登陆期间也提供了相同服务。

其二,2018年2月,在美国弗罗里达州Marjory Stoneman Douglas高中发生了一起枪击惨案,17人死亡14人受伤。这一事件给当地家庭、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MDLIVE当即宣布为当地学生提供免费的在线行为健康咨询服务,希望帮助受影响的个人克服悲伤与恐惧。通过MDLIVE的行为健康专家的帮助,学生的心理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其三,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MDLIVE推出了免费的在线评估报告,用户可以通过一些选项生成相应的评估结果。虽然聊胜于无,但还是为它积攒了人气。并且远程医疗平台在疫情期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MDLIVE应对突发事件的方式,对国内企业有着一定借鉴意义。能够提供上述的健康保健、精神健康行为治疗,实际上与MDLIVE本身实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拓展委员会认证的医生数量,增加适应症,不断升级服务工具

1、NCQA和URAC委员会认证医师

作为MDLIVE实力的一部分,MDLIVE本身拥有的医生资源相当重要。通过和保健系统的合作,它不断触及着医护资源,补充着新鲜血液。这一过程实际上一直是延续的,在官网,也开放了医生的注册,但MDLIVE也对医生资源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门槛限制。

其医生多数拥有15年以上经验,并且MDLIVE采用NCQA和URAC委员会对医师实施认证。简单来说,有着医师执照的不一定有委员会认证,但是有委员会认证的一定有医师执照。通过委员会认证,提高了医生准入门槛,也为用户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除了委员会认证之外,MDLIVE也为线上医生提供美国远程医疗协会的培训,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在提供远程治疗服务的过程中,MDLIVE实现了用户、雇主、付款人、医院、医生执业团体以及相关护理组织多方的受益。通过兼容HIPAA和PHI协议的系统,医生可以从病人医疗记录、实验室结果和家庭内生物识别设备中收集和共享的临床数据,进行实时的风险评估、健康咨询、诊断及治疗。

2、不断增添的适应症

不断增加医生、治疗师人数的同时,MDLIVE也在增加着自己的适应症,从最初的医学问诊,已逐步发展到如今覆盖医学诊断、皮肤科、行为健康等各个领域。早在2014年收购Breakthrough Behavioral后,就增加了精神健康行为保健的能力。2016年5月,它宣布增加针对18岁以上65岁以下女性用户UTIs(尿路感染)的远程治疗。

2017年11月,通过与深耕皮肤科领域的Iagnosis合作,MDLIVE推出了皮肤科相关业务。用户只需要拍摄头发、皮肤或指甲等受影响区域的照片,通过Iagnosis的皮肤科医生网络,就能获得诊断和治疗计划。

通过不断选择适应症,MDLIVE目前已经可以针对多达50余种适应症进行治疗。不同病症间治疗价格有一定差异,但最终取决于用户的保险。此外,相对于线下预约医生、治疗师来说,MDLIVE给出的价格具备优势。

在探索适应症的过程中,MDLIVE也在进行思考。比如,互联网远程医疗适合什么类型的病症?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存在是否放大了用户焦虑?如何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MDLIVE主要针对不须急诊的状况,同时在诊断过程中将帮助需急诊用户转诊到正确治疗场所中。用户存在因担心疾病,对轻微疼痛过度焦虑的情形,虽然跟他们互动可以挣到更多钱,但是要真正识别这类群体,帮助他们进行行为健康治疗,是十分困难的。MDLIVE也期望有一天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2017年4月,MDLIVE经历了集体诉讼,诉讼声称MDLIVE将患者信息泄露给了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但随后MDLIVE证实了数据的安全,最终驳回了诉讼。6月初原告最终自愿解散诉讼。对隐私数据如何保护也是当前互联网医疗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3、数字化助力远程医疗服务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MDLIVE也尝试着升级相应的工具。MDLIVE最初接入了微软旗下针对企业用户的视频应用Skype,微软随后为它实现了Surface Pro平板电脑、以及Windows Phone的支持。

2016年,MDLIVE推出了在线行为健康评测工具,用户只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在两到三分钟内,评估人员可以快速了解用户可能正在经历的情况,如抑郁、焦虑或压力,以及他们的行为健康状况。这对于那些想要知道是否需要寻找治疗师的用户群体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2017年12月,MDLIVE推出了智能聊天机器人Sophie,初衷是帮助用户通过聊天的方式简化注册流程,更好地触达用户,实现转化。后期他们也计划将其培养成为功能齐全的个人健康助理。2019年2月,MDLIVE宣布提供异步虚拟访问。用户仅需提供一份文本格式的症状记录,医生便会在两个小时后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治疗计划。对MDLIVE来说,这提高了便利性以及护理质量,并具备成本效益。

当然,在病人问诊的过程中MDLIVE也会对全过程进行记录保存,以便后期查验。随着不断地整合服务,MDLIVE的用户数也持续攀升,目前已经高达4000万用户。

董事会成员几乎都来自投资方,执行团队屡次调整

MDLIVE由于不断进行融资,董事会成员也屡次变动。目前可看到董事会成员,基本来自于投资方,并且MDLIVE创始人不在董事会成员中。董事会主席Charles S. Jones来自 Bedford Funding,他主要专注于运营管理,曾在2005年被加拿大National Post报纸评为顶尖CEO之一。

董事会主席兼CEO Charles S. Jones

董事会成员Tiba Aynechi来自Novo Ventures,她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并拥有跨区域和跨境公司并购、融资交易的经历。Martin Felsenthal来自 Health Velocity Capital,长期致力于创新医疗软件、服务领域。Howard Kern来自Sentara,是Sentara的CEO,他的身份无疑将帮助MDLIVE与其所在集团进行深度合作。Rock Morphis则是Heritage Group的总经理。

比较特别的是Michelle Teichman,据披露的消息,她显然并非来自于投资方。在成为MDLIVE的董事会成员前,她在PeopleFluent工作了长达16年。这家公司的拳头产品是一款基于SAAS的人才招聘管理应用。而她曾深度参与其中,对MDLIVE来说,或许正是看中了她在招聘方面的能力。

抛开董事会成员,更为关键的可能是核心执行团队,但官网并未罗列明确的名单。根据相关资讯(当前最早的人事任免消息发生于2012年10月)梳理可以发现,如果将CEO在任视作一个时间节点,那么人事变动基本上也是在新CEO上任前后发生的,时间节点十分明显:

一、2014年前后,MDLIVE创始人Randy Parker招兵买马;二、2016年11月,Scott Decker取代原CEO;三、2018年1月,新的CEO Rich Berner上任;四、2020年3月,Charles S.Jones成为新的CEO。

其中一个较为有意思的环节是,几乎每一任新CEO都会选择任命新的首席运营官。这可能是新任CEO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理念与原COO不同导致的。原首席运营官通常逃脱不了被裁的命运。

第一任CEO Randy Parker是MDLIVE的创始人,他毕业于纽约大学,主要学习市场管理。他本身有着30多年的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经验。在他任职期间,对销售和运营方面进行了一些人才布置。2012年10月,他任命了Brian Dudzik 为销售副总裁,负责健康计划和医院支付解决方案的业务开发。

拿到首笔对外披露的融资前,2013年6月—12月期间,他陆续任命了多个与销售运营方面的总裁。比如,任命Gregory Strauss为企业销售方案副总裁、Leslie Courtney为首席副总裁、Susan Mihojevich为合作伙伴开发副总裁。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先是任命了Gregory Swayne为首席运营官,随后又很快将他撤任,改任Malinda McFarlane为首席运营官。这也是唯一一个在原CEO任期内被撤任的COO。

第二轮人事任命是从2016年5月开始的。此时MDLIVE正在积极拓展新业务,比如推出针对UTIs(尿路感染)的远程医疗服务等。5月,MDLIVE任命了Larry Gleit为行为健康总经理、Tom Barone为新的首席运营官。7月,任命Sylvan Waller为首席医务官,并任命Sanjay Patil博士为卫生系统战略变革执行副总裁、总经理。

这次的人事变动的高潮是2016年11月,委任新的CEO Scott Decker。而前CEO则扮演首席业务发展官的职责。后续几乎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关于Scott Decker,需要补充的是,他曾在四年时间力带领初创公司HealthSparq发展成为了为70个健康计划和7000万美国人提供服务的大公司。前CEO Randy Parker指出,“相信他是领导MDLIVE进入新阶段的合适人选”。在他任职后,仅仅在2017年宣布任命Dr. Richard Gilbert 担任新的医疗集团总裁。

第三轮人事变动,是以新的CEO上任开始的。2018年1月,Rich Berner担任了新的CEO。他在利用技术改善、管理人群健康,降低成本方面,有着13年的经验。2月,MDLIVE任命Dr. Lyle Berkowitz为首席医务官和副总裁。4月,任命Michael Farrell为副总裁兼医院和卫生系统业务总经理。一年后,原本的首席运营官出局,MDLIVE任命Dan Monahan 为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5月份任命了Mindy Heintskill为首席营销官、Kristen Lalowski为首席产品官。

第四轮人事变动,与疫情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首先,他们在2020年1月,任命了Cynthia McIntyre为新的首席收益官。随后,MDLIVE表示为了抗击新冠肺炎,决定任命新的执行团队,新的CEO Charles S.Jones上台。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MDLIVE董事会中担任了3年董事会主席。与他同时上任的,还有首席财务官Christopher Shirley、首席运营官Andy Copilevitz。6月份,他们任命了新的首席医务官Cynthia Zelis。

在执行团队的变更中,可以看到的是快速的调整跟进。几乎每一位新任CEO上任,都会为他配备相应的团队,方便更好地处理MDLIVE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首席运营官似乎是每一任新上任CEO均会考虑进行变动的岗位。如何更好地运营,似乎成为了这家发展多年的公司一直在进行探索的事情。

远程医疗趋势不可逆转,但仍面临难题

在MDLIVE与Cigna合作过程中,位列全美第五的保险机构Cigna曾做过一项研究,分别对Cigna用户群体中20000名使用MDLIVE的人群以及20000名没使用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展示:

总医疗成本:与非远程医疗用户相比,远程医疗用户的总医疗成本降低了17%。

急诊访问:与非远程护理用户相比,远程护理用户每1000人的急诊使用净减少36%。

仿制处方:与非远程护理使用者相比,远程护理使用者使用非仿制药的比例高出45%。

客户满意度方面,MDLIVE也获得了高达81.1分的评价。实际上,在推广远程过程中整个医疗行业也在逐步从被动式的诊断治疗转换为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

与中国国内境况相同,美国相关政策也在影响着远程医疗的发展。

2014年,NIH估计,美国有着4360万超过18岁的成年人患有某种程度的精神疾病。“平价医疗法案”也从2014年开始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拓宽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障碍服务覆盖范围,要求市场主体涵盖这些服务,作为“医疗保健法”基本健康福利类别的一部分。

2017年对远程医疗的相关限制得到进一步取消。监管环境、支付环境、供应商环境,都更好地实现了与消费者需求的结合。美国CMS新方案也在助力远程医疗的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了医疗保健的便利性。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私营医疗保险公司进一步改变,允许医生获得远程医疗的补偿。联邦方面,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消除了远程医疗接入的部分障碍,包括家庭远程医疗预约的报销费用等。但是在各个州,障碍仍旧存在,目前只有8个州取消了医生在多个司法管辖区执业的许可要求。

虽然政策不够完善,但是远程医疗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毕竟,在21世纪,当科技如此发达,找医生问诊却是如此的不方便与昂贵,这无疑是一件十分吊诡的事情。

(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