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资管网”。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8月27日上市以来,小鹏汽车(XPEV.US)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股价最高涨至25美元,而今险守20关口。不过,即便上市7日股价下跌超过13%,它依然值得被看好。
全文逻辑:
1、中国电动车具备超级势能;
2、小鹏整车级别的OTA优势;
3、定价策略:盯住最大的价格带市场;
4、何小鹏这个人。
中国电动车具备超级势能
造车,一直被称为“工业制造的皇冠”,它是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标杆。
汽车是一个无比成熟的行业,在传统车企巨头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层面,新公司没有任何机会。
如果拉长时间维度,过去100年里,全球汽车工业几乎没有创业公司出现,直到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Tesla)打破僵局,中国在近20多年里也少有新车企产生重大突破。
新机遇来源于两点,一是汽车电动化降低了进入门槛,在整车环节产生了新机会。
第二是电动化之后更容易实现智能化。
从特斯拉到小鹏、理想,就像iPhone手机一样,自交付第一辆车后就开始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也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基石。
从这个角度来说,汽车的确是我们今天用的硬件设备里智能化程度最差的,远远低于手机。
所以电动车对比传统燃油车,不仅仅是能源革命那么简单,更像是苹果对比诺基亚、智能手机对比功能机,是一个颠覆性的机会。做车虽然很难,需要钱、团队、供应商体系、国家政策方方面面都到位,但今天在中国这些东西都汇聚在了一起——这是一个超级势能。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一直令人揪心,早期“用市场换技术”被证伪,燃油车最重要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中国企业离世界一流水平依然相差甚远。
在这个大背景下,电动车被寄予“弯道超车”的厚望。站在这个足以诞生超级富豪的大产业前,任何一位入场的战士都身怀绝技。
小鹏整车级别的OTA优势
针对电动车这种全新的超级产业,投资的“快”和“狠”是第一位的,历史不会给第二次机会。
2018年初,经纬投资了小鹏汽车。小鹏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最像特斯拉的一家,但区别是,特斯拉的产品核心在于自动驾驶能力,小鹏追求的则是智能化操作系统(Xsmart OS),也就是在应用层面上更为突出。
这有点像苹果IOS的路径。小鹏在软件体系上,把研发生产、软件硬件等所有要素都耦合在一起,做一个比较大的封闭体系,以追求信息循环的高效率。所以对于小鹏来说,车上所搭载的那套系统才是核心。
电动车的操作系统不是研发出来就完事了,它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这时候OTA技术也成为了电动车厂的标配,小鹏在这方面也投入巨大,实现了整车级别的OTA。
电动车的OTA升级,不仅仅是升级娱乐系统、UI界面,而是对所有的固件系统,包括动力层面都可以升级。传统汽车在买回家以后,基本上完全定型了,30年前的车型在30年后几乎一样。但对于智能汽车来说,买了之后可以持续升级,在这个前提下,智能汽车才是一个活的产品,这是燃油车很难做到的。
自2018年底至今,小鹏共进行了8次OTA升级,系统可以实时把传感器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标注去训练深度学习算法,再把改进的算法或是升级包OTA回到用户的车里。
小鹏也有很大的智能化潜力:历次OTA升级一览
根据小鹏汽车刚刚递交的IPO文件,小鹏在过去两年的研发总投入高达37.5亿元人民币,在所有员工中,43%专注于研发,这部分的66%专注于汽车设计和工程,剩下的34%一半在自动驾驶,一半在智能操作系统。
定价策略:盯住最大的价格带市场
在定价策略上,小鹏比较专注于大众市场,定价在15-30万区间。年轻人对车最能接受的两个价格段分别是10多万和20多万,30万以上就是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天下,所有人实际上都在与他们竞争。
目前,小鹏发布了两款车型:早期的紧凑型SUV G3和轿跑P7,P7是何小鹏加入公司后设计规划的。小鹏P7的出现,打破了国内造车新势力缺少中高端纯电动轿跑的空白,也让特斯拉Model 3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内竞争对手。
不过,P7的定价其实比特斯拉国产版Model 3更低,虽然Model 3最便宜的版本是28万,但只有黑色座椅和黑色外观,想要有任何改动都需要加钱,最终落地往往需要30万以上。而小鹏P7的定价在23万-34万,其实避开了特斯拉的价格段。
小鹏的定位就是这么清晰,它可能并不奢华,但针对的就是高性价比市场,它的定价整体低于特斯拉、蔚来和理想,产品力体现在续航和智能上,P7是目前续航里程最高的纯电量产车型之一。
何小鹏这个人
在创办小鹏汽车之前,何小鹏已有过一段长达13年的创业经历。
时间回到2004年,27岁的何小鹏离开了工作6年的亚信科技,选择辞职创业,拉上大学校友梁捷一起创办了UC优视。彼时已是中国首富的网易创始人丁磊,不仅向何小鹏提供了80万的贷款和网易的服务器,还把自己的办公室借给了他。就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何小鹏认识了时任网易总编辑的李学凌。
也是在这一年,经IDG资本的一名投资经理介绍, 何小鹏结识了IDG资本合伙人杨飞,杨飞很看好这个年轻的创业者,自此结下渊源。
2006年,已经创业的李学凌为何小鹏牵线认识了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虽然UC这个项目没有通过联想投资部的投票决议,但俞永福找到了雷军,后者当即表态:“你去UC,我就投。”于是,俞永福带着雷军给的400万元来到了广州,加入了彼时还在居民楼中办公的UC。
2014年,成立10年的UC以43.5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这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高并购金额。一夜之间,37岁的何小鹏实现了财富自由。
2017年2月16日,何小鹏的儿子出生。初为人父,何小鹏内心有了更深的目标感:“是不是我应该做一件让我儿子更骄傲、更开心的事情?”后来何小鹏回忆,“在那一刻,我才想到也许我应该走出原来的舒适区,走到一个更大的一个变化的场景去。”
不久后,何小鹏从阿里巴巴荣退,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段创业之旅。
当初考察小鹏汽车时,IDG资本的多位投资人飞到广州,回去一汇报,投资决策委员会立马拍板同意。就这样,IDG资本成为了小鹏汽车A轮融资的重要投资方。
杨飞回忆:“IDG和小鹏团队认识已久,当时小鹏创办UC,已然验证了其从0到1和从1到N的操盘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加入阿里这样的大平台后,小鹏还能拥有再创业的热情和敢于吃苦的耐心,这实属不易。所以,当时他有创业的想法时,我们也非常鼓励。事实证明,此后项目的融资、商业化应用、建厂落地都得到了快速推进,都超出我们的预期。”
造车的成本是巨大的,何小鹏曾感慨:我知道很花钱,但没想到这么花钱。
小鹏汽车一路走来也获得了多轮融资,6年总融资额超过了180亿美元。
小鹏汽车背后有IDG资本、晨兴资本、GGV纪源资本、春华资本、经纬中国、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光速中国、钟鼎资本、云锋基金、昆仲资本、顺为资本等VC/PE机构,更有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产业巨头加持,以及天使投资人姚劲波、张涛、戴科彬和何小鹏自己出资。
小鹏汽车,其余说是“互联网造车”,更像一家科技企业,在何小鹏的理解里,未来一定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小鹏汽车不仅仅是电动车,而是更智能、能够在中国复杂多变路况下实现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
何小鹏说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从长期看,智能汽车这条赛道上的趋势是明晰可见的,这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长跑,前途是光明的,中长期里他乐见其成。但在这个过程之中,会有无数的坑坎和迷途扑面而来,困难、挑战、陷阱都必不可少,在短期内又是悲观的。他自己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选定方向,打持久战。(编辑:肖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