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又跑了?传7日之内撤离成都,捂盘惜售背后,李嘉诚再造一个英国?

来源:格隆汇财经发布时间:2020-07-29 11:43:09

来源:新浪港股

近期,李嘉诚卖卖卖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新浪港股微博上面更是评论如潮,关于李嘉诚抛售内地加仓英国更是褒贬不一。

7月23日,长实集团宣布了成都南城都汇项目的转让公告。根据公告,成都南城都汇项目接盘方为禹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作价约78.47亿元,预期出售事项计及融资安排后录得约38.11亿元未经审核得益。

成都南城都汇住宅部份分1至8期。长实表示,项目设有2.33万个单位(包括住宅及商舖),在之前的销售活动中已售出16503个单位。长实将会在项目公司中保留一名董事,协助项目运营,住宅单位亦将精装修升级后推出市场。

这次售价高达78.47亿元的南城都汇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金融城的核心地段。在成都,这一相当于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城。

目前南城都汇7期,8期住宅还未销售,6期也有部分尾盘在售,属于准现房的状态,剩余房源约有6750套。最近一次开盘是在2016年9月,当时的毛坯价为12000-16000元/平方米。

不过,就在长实发出公告的第二天,和记黄埔也传出了拟定的撤离时间表,“7日之内全部撤离成都”。

7月24日,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员工联名上书长江实业集团领导,称所有员工不接受7月23日下午公司口头通知所有员工转到接手单位、全体员工分“经理级、主任级、一般级”三个级别分别获得和黄给给予的月工资乘以2个月、1.5个月和1个月赔偿金这一协定,并要求长江实业派总经理级别以上的领导来成都与员工沟通并明确补偿协议。

截止目前,成都一位知情市场人士表示,最终方案还没有落实,员工不满情绪仍然在发酵。

捂地十六年,李嘉诚赚的盆满钵满

2004年,和黄将成都列为西南地区的重点投资发展城市,先后竞得天府新城南地王项目及温江新城区光华大道项目两大地块,由此正式入驻四川成都。这个当时轰动一时的地王就是如今的南城都汇项目,彼时拿地总价为21.35亿,楼面价为1030元/平方米,被誉为和记黄埔地产在成都的1号作品。

该项目的开发遵循了长实在内地开发地产的一贯套路,主要靠土地增值获利而非内地开发商流行的高周转获利,也因此南城都汇卖了近16年还剩有6000多套房源。

但是南城都汇脚下的土地已经今非昔比,当时的地王楼面价不过千元,如今南城都汇所在的高新区新川板块楼面价已经高达20700元/平方米,将成都楼面价首次拉高至2万时代。本次套现,李嘉诚将获得38.11亿港元,而当时拿地总价也才21亿,

虽然开发周期很长,但和记黄埔拿地后很快就将地块盘活,早就在该项目上大赚一笔。2006年。和记黄埔将南城都汇886亩土地抵押给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共获得26.21亿的抵押贷款,比购买地块的总价还要高4.86亿元。

和记黄埔自身赚的盆满钵满,南城都汇在早期销售还多次获得销冠,一位成都开发商称,该项目的热销主要是因为地段好,和记黄埔这个成都1号在产品上很难令成都人民满意。他评价南城都汇为一流的地段、商业,三流的产品。

业主们过去投诉南城都汇产品问题长长的清单上有:小区道路变市政道路、墙体层高出现误差、墙面空鼓、设计不专业等。

南城都汇这几年的开发也不太顺利。2017年,南城都汇8期在建工地起火,六期工程外墙受到烟熏。今年4月23日,南城都汇小区7期商业再现大火。

同时,据多位业主反映,南城都汇目前的物业公司家利物业服务表现也不好,他们多次要求更换物业。

不过该项目准现房以及成熟的区位和配套,还是让接盘方能以高价拿下。

根据公告,接盘方为禹洲地产和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2019年5月,禹洲以18400元/平方米楼面价拿下三圣乡地块,刷新了成都最高楼面价,在成都市场上赚足了眼球。今年4月,禹洲再以楼面价3640元/平方米刷新邛崃楼面地价。

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前身为重庆隆鑫地产。2017年2月,重庆隆鑫地产集团更名为重庆爱普地产集团,其在成都开发的楼盘有隆鑫·九熙、隆鑫·印象东方、隆鑫·公园首府、隆鑫·印象城邦、爱普·新鸿府等。

根据上述成都市场人士的透露,长实仍然保留着南城都汇项目50%股权,会在项目公司保留一名董事,未来禹洲和成都瑞卓全面运营南城都汇项目,预计住宅将会以精装修形式推向市场。

捂盘惜售,李嘉诚盈利模式背后

事实上,南城都汇这种一块地开发十几年的情况在长实过往的地产项目上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这些项目的开发周期少则三五年,多则二十几年,等到开发完毕时,地价和房价早已经翻了几番。

甚至于有不少观点认为,这种“囤地”式的慢开发模式是李嘉诚旗下长实系房企的一贯套路——在土地价格处于低位时大面积买入,再缓慢分期开发,坐等周边配套成熟、土地升值,以时间换取高额收益。

对于捂地惜售,新浪港股微博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我们自己把房价推上去了,不能怪逼人套现”;一种观点认为,“国家政策已经严令禁止捂地捂盘,李嘉诚果然是囤地炒作高手”。

如李嘉诚在2004年以1.2万元/平米买下的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广场项目,彼时的土地成本不过32亿元左右,而到2016年卖出时,成交价已经达到了200亿元人民币,长实得以大赚168亿。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靠着这种模式,李嘉诚早已在地产方面赚得盆满钵满。而自1999年登上香港首富宝座后,其商业帝国更是几乎渗透到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香港的每一个角落,一度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

频频清仓“内地”,李嘉诚又跑了?

然而,自2013年开始,有关李嘉诚“卖卖卖”的消息就不断被传出,他的每一次出售资产的举动,都能引发无数“李嘉诚跑了”的质疑。《人民日报》曾在2015年批评李嘉诚“跑路”,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也曾发表《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指责其“金蝉脱壳”。

李嘉诚发迹于香港,但真正让他封神的地方,是内地。

几十年前,趁着香港回归的良机,李嘉诚闻风而动,一路北上开疆拓土,成为对内地投资力度最大的香港富商,曾被冠以“爱国商人”的美称。

当时,李嘉诚以白菜价格,在内地的诸多城市都拿下了土地,也曾在一线城市打造出长和系的地标性大盘,比如北京长安街上的东方广场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物尽其用,事实上,大多数的土地都被搁置了。这些土地中,有的没开发就被转手卖给了下家,有的开发时间则超过了十年以上。

而这正是李嘉诚的一贯做法,通过囤积土地,坐等地价、房价一飞冲天,最后躺着把钱给赚了。比如这次被抛售的南城都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然,这种行为给李嘉诚引来了很多非议,也为后来的舆论讨伐埋下了祸根。

从2013年起,李嘉诚一反常态,不囤地、改卖地,开始了连续七年的“抛售”内地地产项目:

2013年,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金中心;2014年,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并卖掉了长园集团全部股权;2016年,出售陆家嘴世纪汇广场50%股权;2019年,出售大连西港项目;2020年,出售成都南城都汇项目;……

以大连西岗项目为例。2011年时,李嘉诚买这个项目花了19亿元,到了2019年时,融创董事长孙宏斌接盘,花费了40亿元。

8年时间项目价格翻了一倍,一买一卖,20亿就进了李嘉诚的腰包。

而这种频频出售内地资产的行为,明显对李嘉诚的形象造成了损伤,以至于后来每次卖资产、都会引发关于“李嘉诚跑了”的舆论,甚至官媒也曾多次发声。

2015年时,人民日报就曾说“遇到困难不能共度难关,不必挽留”;2017年时,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文直呼,《别让李嘉诚跑了》……

那在喊了7年“李嘉诚跑了”后,他到底卖了多少土地?在内地还剩多少土地呢?

2015年时,李嘉诚第一次公开披露了长和系在内地的土地储备:1580万平方米。

据长实集团2019年报披露,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9200万平方尺,其中400万平方尺、8400万平方尺及400万平方尺分别位于香港、内地及海外。

8400万内地的土地储备数据,即约933.33万平方米。

通过粗略的计算可得出,四年时间里,李嘉诚已经抛售了约647万平方米的内地土储,约占2015年土储总额的41%,形容为“清仓式”抛售也不为过。

尽管如此,在经历了多次抛售后,据长实披露,李嘉诚目前在内地还拥有50多个房地产项目,分布于20多个城市。家大业大,可见一斑。

另外,李嘉诚不仅在抛售内地,还在不断抛售自己的大本营香港:

2013年,出售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

2014年,卖掉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向淡马锡出售屈臣氏25%股份,卖掉和记港陆71.36%股权;2015年,出售香港商业地产盈晖荟;

2017年,出售和记环球电讯、香港山顶道2块豪宅地块、香港中环中心75%权益、香港商业地产项目和富荟;……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李嘉诚家族数次出售内地及中国香港物业,套现金额逾1150亿港元。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有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在亚洲的资产占比已经下降至10%。

不仅如此,在2015年时,李嘉诚实控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了合并、业务重组,组成了新的长和公司;同时,李嘉诚将旗下的两大上市公司注册地址,由原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变更为开曼群岛。

种种举动,让“李嘉诚要跑了”的舆论甚嚣尘上。

“买下了半个英国”,李嘉诚赚了吗?

频繁出售内地、香港的项目进行套现,资产变成了巨额的资金,李嘉诚的下一站去哪儿了?

其实,李嘉诚正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国外,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爱尔兰、德国等诸多国家,都留下了他的投资印记。

其中,又以李嘉诚对英国的投资最为引人注目。

在电力方面,李嘉诚先于2010年相继收购了英国布里斯托Seabank Power发电厂50%的权益和英国电网EDF Energy的100%股权,后在2019年收购英国西北电力公司Electricity North West,如今,已经控制了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

除电力外,李嘉诚还收购了英国最大水务公司之一Northumbrian,为7%的英国人口供水;收购了英国配气网络威尔士和西部公用事业公司Wales&WestUtilities(WWU),控制了英国30%的天然气市场。

2015年1月,李嘉诚以接近千亿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电信公司O2UK,这也是他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笔收购案。O2英国公司是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自此,李嘉诚控制了英国超过40%的电信市场。

如今,李嘉诚在英国的资产涵盖供水、供电、天然气输送、铁路、通讯、零售等多个领域,可见他下重注投资的,大多是和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国民支柱产业。

对于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力度,坊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投入资金已达12000亿,一说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总资产已高达近4000亿港元。

也难怪有一种说法称,

李嘉诚“买下了半个英国”。

但李嘉诚对英国的投资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反而,由于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导致局势动荡、英镑缩水,李嘉诚家族的财富总额持续缩水。到底李嘉诚赚了没?

就在今年,李嘉诚的老对手、“四叔”李兆基弯道超车,拿下了李嘉诚稳坐21年的“香港首富”宝座。

尽管如此,李嘉诚对于英国的投资还在不断加码。

2019年下半年,李嘉诚斥资约393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英国最大酒吧运营商greene king(格林王),它是英国最大的酒吧零售商和酿酒商,拥有超过2700家酒吧、餐厅、酒店。

值得一提的是,15年前和记黄埔以1亿英镑的总价买下了的一块地。多年来,这块地迟迟没有动工。

最近,这块地的项目获得伦敦区政府的规划批准,李嘉诚准备再次耗资100亿,在此兴建“香港城”。

李嘉诚在特殊时期的举动,颇为耐人寻味。